侍女把竹简拿给张良,张良接了竹简,跟随婢女的引路从侧门出去,前往殿后的花园。出了宫殿,张良就看见殿后头郁郁葱葱的植物,高矮品类各不相同,还有好几块完全没有雕琢的丑陋石头在里面。侍女知道每个来这里的人都会好奇什么,主动介绍道:“那些石头都是无用之物,本要扔的,太子殿下说世上没有无用之物,只有没找对用处之物。不能做建材,那便做别的。殿下就让人把那些石头按他说的堆起来,现在上面爬着绿藤,下面给野物遮雨,夫人见了都喜欢。”
小说详情咸阳城,赶在天黑之前,两辆马车匆匆入城。
拿着路传入城,韩平雇佣的商人带他们找到客店投宿。
等入了住,韩平向商人道谢一番,送他出去。
关了门,只剩他和另一位少年以及彼此的仆人后,他立刻摇头抱怨。
“从平原郡来此,舟车劳顿的,都快给我颠簸坏了。子房,你如何,是明日去咸阳宫找公主,还是我们暂缓两天,在咸阳城先待着?”
那位少年摇摇头:“平公子,还是明日就去咸阳宫递送书信,三日后再去拜访公主。”
直接来了就上门,太有失体面了。
韩平觉得可以:“那我明日去递信。”
韩平是韩国旁支宗室,以前在韩国也过得不怎么样,韩国灭了之后,他们的生活当然也有些影响,但因为太旁支了,在秦灭了之后才能活下来,没有跟着韩王安和其他嫡支宗室一起都灭了。
韩国正统宗室都没得差不多了,他这种太旁支的居然都出了头,在姬和递信的时候,这信居然能被送到他的手上。
也是这时候,韩平才知道,他们韩国公主的孩子,居然被嬴政立为储君了,只是因为没到年底行册封礼,消息就还没往咸阳以外传。
姬和这信一送到,立刻给还在过苦日子的韩平以及剩余韩国宗亲打了一针强心剂。
当年姬和生子,神仙入梦,天有异象的事,他们也不是不知道,但是同年韩国没了,加上这事他们韩国也没人见过真的,后面姬和除了被封夫人,她和她孩子的消息都没怎么传出去,是以韩国这些旁支宗亲也没想过去咸阳找她,生怕又进了嬴政的眼,生死难料。
结果没想到啊,才把齐国都灭了的大秦,居然储君是他们韩国公主的孩子,这种好消息那必须得让人激动啊!
由于这信被姬和寄给了她从犄角旮旯里找出来的韩平,于是韩平一跃成为剩余这点韩国旁支宗亲的领头羊。
韩平感谢嫡支的子弟,他们的死让大秦放过了自己这些旁支,现在居然还有长尾效应,连他们韩国王女的孩子成了大秦储君的福利,都是他们的了。
谢谢韩王安和一堆他的兄弟姐妹们,你们死的太好了!
除了他们公主的儿子被立为储君的消息,后面姬和的要求,就是委婉表示自己需要点人才来咸阳和她孩子作伴。
在血缘关系很重要的贵族政治时代,姬和想从娘家里扒拉点人才给自己儿子,这太正常了,以防止亲爹那边会出事,母族力量真的很重要。
但是韩国王室基本没了,他们这些宗亲,也不是人人都有韩非那样的能力,所以在扒拉了一圈自己家里和亲戚后,韩平觉得情况不太妙。
于是他想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上了张家的门。
韩国的张家算是世代贵族,丞相都出过几个,这会儿的当家人就是丞相张平的大儿子张朔。
韩国没了,姓韩的宗亲都比较惨,张家却还成。
当韩平携带着姬和的书信到张家的时候,焦头烂额中的张家立刻来了精神。
由于张家是韩国世代公族的大贵族,家大业大,直接被李斯盯上,选中为要迁往边境的家族。
当然,因为韩国比起其他国家,没那么让嬴政不高兴,所以张家比较好运,被打发去的是东北那一块的苦寒之地,不至于要去南边。
在本地待得舒舒服服的张家那肯定不愿搬迁啊,但是不搬,大秦的刀又随时架着,搬了,家族以后过得差不说还可能前途未卜。
就在这种关键时刻,韩平带着姬和的书信来了,立刻就给张家多了一条路。
嬴政和大秦虽然很暴虐,但是他的储君是我们韩国公主的孩子。现在公主要给太子选人才,那当然他们韩国人才优先了!
扒拉出自己优秀的弟弟张良推给韩平,张朔带家族北上,张良跟着韩平去咸阳。
不去北边估计张家会直接全没了,全去了也怕会全没了。
现在正好,他们张家直接分两条路,张朔这边全家北上,张良去咸阳,要是他能在大秦太子那里混出头,他们张家未来就是一片光明。
韩平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张家是韩国王族之下的公族,张良出身好,品貌好,才华也好,十几岁的年纪也不大,去储君身边还能一起培养培养感情。
其他韩国贵族家里的人他也看过不少,但都年龄、才华差点,还有不少是以前瞧不上他的,没必要有了好的再选差的,韩平带着张良就往西来咸阳了。
也是第一次来咸阳,怕摸不准情况,韩平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敢带,雇了个商人带他们过来。
也是在他们还没出发之前,张家人收拾东西北上,大秦突然开始调头转向的新变法来了。
严刑也没了,法也有人情了,对官员也不苛刻了,还给百姓分田鼓励耕种,秦兵卸甲归田,多生孩子的减税分农具……
这还是我们认识的大秦吗?
但是回头一看被嬴政强行要迁往边境的几个家族,很好,还是那个我们熟悉的暴秦。
再去给郡守一打听,好,新变法是太子体恤民间百姓,自己以身作则先犯法,强行跟秦王谈下来的。
这听着越发诡异了。
已经确定自己要去咸阳,正拿着郡守给的朝廷榜文写李斯新秦字的张良都万分不理解。
太子年幼,且事实上的储君名分还要等到年底,按理来说是没什么朝政权力的,但如果他都有权力,以及嬴政如此的宠爱……
思来想去,张良也只能猜测到公主姬和应该是对他们现在这些韩人没有多少留恋的,不然她和太子提上一句,张家也不至于被作为典型一定要迁族。
少年张良真的很纠结,一方面他家是大秦统一的妥妥受害者,一方面大哥又安排他去咸阳,对他去太子身边寄予厚望,很期待他们张家还能在大秦出一个丞相。
怀着纠结之心,张良送别了家人,跟着韩平西去。
一路之上,每天都能见到加急传送公文的差役,所到之处都是大秦在变新法之际的忙碌景象,连为他们带路的商人都感叹,现在入城的商税的比以前少了些,也允许商人能在城内自由走动了。
然后越靠近咸阳,知道的消息就越多,得知了不少现在大秦的政令都是年幼的储君提议上书的。
张良:……
所以我是要去让我张家倒霉的罪魁祸首身边,并且还要努力表现自己,让自己在他身边留下来?
情绪上已经不想去了,理智上还牢记大哥的嘱托和家族荣耀的希望,多年学习的士人认知又让他好奇到底公主所生的太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来都来了,就去看看吧。
休息一晚,第二天韩平和张良梳洗一番,去咸阳宫递上信。
咸阳城在渭水北边,咸阳宫横跨南北,离宫和章台宫都在南边。张良他们在北边递了信,自有兵士验了他们身份后,快速递信到南边的离宫。
张良和韩平在外边等了良久,等到了姬和的答复。
壬女捧着托盘,上面盛着几匹布和一袋金子,以及一卷姬和的信。
她用韩国的乡音告诉二人,公主也很想念韩人,这些东西先让他们在咸阳落脚。拿着这信去找咸阳令,他们作为姬和邀请的旧韩人,在咸阳活动都是要报备的。
等咸阳令给他们安排了住的地方,他们三天后就去渭水之南的离宫,姬和和孩子住在那边。
不过由于渭水之南都是咸阳宫的不同宫殿以及服务宫廷的各种工匠 、士兵、仆役和农民,他们两个不可能在那里出入,所以还是要早点来北宫,壬女到时候会来引他们过去。
送走壬女,韩平和张良上了车,车上韩平感慨公主还记着他们,还担心他们生活不易给钱呢,然后就想把东西两人分分。
张良不缺钱,他出门的时候家里给足了钱,于是他以公主心疼宗室,他姓张为由拒绝。
韩平对张良以后能留在咸阳也充满信心,加上他出门的路费张家全程赞助,愣是东西自己没独吞,分了一部分给张良。
二人乘车去咸阳找咸阳令,拿出路传和姬和的信,被安排进了规定住所居住,三天之后,早早就去了咸阳北宫。
他们到的时候天才亮,壬女也才坐着车来。
拿出令牌登记身份后,壬女请二人上车,她和赶车的内官坐在外边,赶着车一路往南,跨过渭水上的桥梁,到了离宫。
由于他们都起得早,车里韩平还有些担心会不会太早了打扰公主和太子了,想让壬女慢一些。
对此,壬女则表示不用担心。
“每日太子都会早起,带着诸位公子们一起上课。”
马车里的韩平奇道:“太子和诸公子都在一起上课?”
大秦什么情况,怎么能让储君和公子都接受一样的教育,私人老师都没有了?
壬女补充道:“还有尚未婚配的公主。因新的秦法是太子所提,陛下命太子殿下教导诸公子、公主。”
当然,关于嬴政对太子储君权力压倒世俗道德的原话,她没提,反正以后他们该知道就知道了。
马车一路疾驰,跨过桥梁,穿过渭水,到了离宫。
此时太阳已经攀升起来,夏日光芒很是刺眼,张良与韩平随着壬女下了车,被带进了离宫之中。
离宫很大,外头的守卫也不少,足以证明大秦对这里的重视。
三人低首,收敛目光,缓步进去。
入了宫室,壬女退至一旁。
“夫人,平公子和张郎君前来拜会。”
韩平和张良左右站着,韩平身份近些,靠前半步。二人依礼拜见,姬和赐座,让他们坐下。
都坐下来了,接下来就可以抬头了。
反正韩平和张良看见姬和没那么愁苦的脸,觉得她应该在离宫过得挺滋润的。
姬和找了个简单话题开头,问他们自己离家多年,新郑现在如何,又问韩平家里人都好不好。
国都破了,都城肯定也会有损伤,家人更不用说,他们这些偏远宗室也就能过日子而已。
当然,再差的大环境,现在这个场合也只能说好。
韩平一次王室近支的话都没提起,就和姬和说说家乡风景,他自己的家庭情况,然后及时向姬和推举了张良。
张良起身,向姬和介绍自己,还给姬和送上带来的礼物。
一听张良的出身,姬和已经满意一半;见他年龄也未比小白大太多,且举止有礼,姬和又加了几分;再听他说话,周到得很。
这个家世,这个年龄,这个品貌,不管有没有真才,姬和都很满意这个人选。
但姬和自己喜欢还不够,还得小白也喜欢。
姬和问边上:“太子在何处?”
一侍女回话,说太子在殿后花园内给修理花草。
姬和抽出一卷竹简递给边上的侍女:“这是李廷尉写给太子的功课,张郎君可愿替我拿给太子?”
韩平一喜,没想到姬和这就看中了。
只是能不能让太子殿下过来啊,他也好想看看他们韩国的太子!
张良起身一拜:“夫人所托,良愿往之。”
侍女把竹简拿给张良,张良接了竹简,跟随婢女的引路从侧门出去,前往殿后的花园。
出了宫殿,张良就看见殿后头郁郁葱葱的植物,高矮品类各不相同,还有好几块完全没有雕琢的丑陋石头在里面。
侍女知道每个来这里的人都会好奇什么,主动介绍道:“那些石头都是无用之物,本要扔的,太子殿下说世上没有无用之物,只有没找对用处之物。不能做建材,那便做别的。
殿下就让人把那些石头按他说的堆起来,现在上面爬着绿藤,下面给野物遮雨,夫人见了都喜欢。”
张良一怔。
世上没有无用之物,只有没找对用处之物。
物如此,人自然也是如此。
脑子里不停回放着侍女所言,他对一路上关于太子聪慧的见闻再次加深记忆。
穿过小径,婢女停住脚步。
“太子就在前方,郎君,请。”
张良一开始没看见人,眼神搜索了一番,低头,才看见了蹲在一株植物前都被遮住到看不见的孩童。
张良沉默了。
虽然知道太子不大,但这也太小了吧?
摘抄网 381.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9012075号-6 网站地图